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英汉语⽐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民族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依应叫仑(2024级)、李亚彬(2025级)应邀参会,并在分论坛分别宣读了题为《民族志诗学视角下傣族叙事诗<葫芦信>英译中的文化记忆重构》《数字人文赋能<阿诗玛>英译的共同体价值传播研究》的学术论文。

依应叫仑结合民族志诗学的理论视角,借一步分析了傣族叙事长诗《葫芦信》的英译策略,指出少数民族典籍在对外传播中仍然面临底本选择困难、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专业译者缺失等挑战。翻译作为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有效路径,能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同时,传递少数民族文化记忆中的和合价值观。

李亚彬结合数字人文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传播格局的背景下,民族典籍翻译从静态文本向多模态超文本转化的新机遇。以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为个案,探讨其翻译模式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译本从传统文本叙事向融合音视频、交互式注解等多模态的立体化叙事转化。

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西南民族大学协办。会议邀请来自全国高校的学者、翻译家和出版社参会,围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和“民族典籍翻译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建构”等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外话语叙事体系。学院始终坚持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学科科研办供稿)